hands placing on a laptop typing

AI 時代的文案寫作人怎麼自處?還能寫什麼?(上) | CopyThat! 專欄

上一篇聊到,AI 時代我們應該思考「寫什麼」,把「怎麼寫」交給 AI 完成。日前讀到一篇周加恩的鴻文後,帶來的思考頗多,以下文字是我思考筆記。

周從《曼報》整理出創作者的四點價值,觀點精闢,值得重溫:

  1. 工具價值
  2. 觀點價值
  3. 策展價值
  4. 情感價值及信任感

第一和第四點最容易理解。第一,說的是人類在搜尋和整理資料上已被澈底解放了。我們不需要再花上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整理出九陰真經的資料,可能七秒就能完成。

現在,創作者花費在圖書館與網絡找資料的時間會大幅降低,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集中處理創作過程。可以預期,未來這三兩年將會有巨量、前所未見的作品誕生。

第四則是老生常談,機器無法取代人類之間的情感連結。一如電子書的出現,並沒有令紙本書消失。周加恩提及的攝影和繪畫的關係亦然。實體的和具質感的,仍然是人類的最大優勝之處。

在未來,我不排除有人類會投放感情,戀上 AI,也認為這種情況會越來越普遍。但人類和 AI 談戀愛是一件事,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是另一件事。兩者可以並存,各取所需。

你絕對可以和電腦或其他死物戀愛、做朋友(動漫世界已作過很好的示範),但它無法和你一起飲紅酒、打籃球、去旅行、擁抱、親吻等,它無法像我們的兄弟姊妹般鬥嘴,也不能體驗人生的種種喜怒哀樂。

AI 和人類的關係不應該只有二元對立,而是相輔相成。

不是 AI VS 人類,而是合作成就 1 + 1 大於 2 的成果。

以上第一點,比較屬於工具性質層面的討論,偏向於形式一方;也就是把 AI 單純視作工具,為人類提供單向協助,而較少參與創作。

第四點關乎感情,表面上與工具無關,實際上,感情即是人/機之辯的最佳說法——人之所以異於機器電腦,之所以不是工具,其中一個面向正是情感。

至於內容,則更多牽涉另外兩點。

下一篇再談。


Copy That! 是 FW Lounge 的專欄企劃,內容有關寫作、文案、創作等,歡迎留言交流想法

Follow 我的 instagram | Facebook | Spotify

副牌 Weeping Serenade instagram

>> 牛頓的蘋果給AI吃會怎樣?淺談寫作中「無中生有」的終極價值 | CopyThat! 專欄

>> AI工具爆炸時代,文案人該選用哪一種才不會被科技淘汰?| CopyThat! 專欄

>> 專業文案人的終極標準——當客戶真心對你說「謝謝」的那一刻 | CopyThat! 專欄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