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xt "Progress, Not Perfection" on a notebook

把完美主義忘了,先寫,先發表更重要 | CopyThat! 專欄

X 上有45萬粉絲的作者 David Perell 指出,寫作不應該追求完美主義,因為那只會令你不斷拖延。

There’s no room for perfectionism or procrastination, only flow and creativity. Just like having a conversation with your best friend, your intuition will take over. —— David Perell, Write of Passage

他建議寫作者應該多點相信直覺,就如你同好朋友聊天的時候一樣,讓直覺主導,自然流露情感便可。

寫作亦應該以淺白的口語為主,你怎麼說的,便怎麼寫下來。

以這樣的方式寫,能夠加快速度,產出更多。

常見的完美主義病徵包括:

拖延成癮,行動癱瘓

反覆修改某段落,無法推進,跌入「永遠不滿意」的循環,最終導致壓力爆錶,或直接放棄。例如寫一句刪一句,一個小時後文件仍然空白。

扼殺創意與獨特性

過度糾正用字和結構,使內容趨向「安全牌」,失去個人風格與靈感火花,產出機械化文章。

情緒耗損,厭惡寫作

長期自我批判會引發焦慮,將寫作與痛苦畫等號,甚至影響其他創作領域的信心。

善用科技,多留意日常生活

現在有了 AI 輔助,提升寫作速度不再是問題,尤其是文案和社群文

我們要多訓練自己下指令和問問題的方式,令 AI 更能產出符合我們理想中的寫作模樣。

至於文學創作,學術論文,完美主義或許仍然有它的存在價值。

不過有一點應該要牢記:你與讀者心目中的完美不可能相同。你覺得完美,讀者可能覺得參差。

所以,與其追求完美,不如回歸寫作的初心——你喜歡寫,那就好好享受寫的過程。

緊記:「完成比完美重要」— 先產出「還可以」的初稿,保留後續改善空間,維持產能與寫作的熱情。

完美不完美,把它忘了吧。


Copy That! 是 FW Lounge 的專欄企劃,內容有關寫作、文案、創作等,歡迎留言交流想法

Follow 我的 instagram | Facebook | Spotify

副牌 Weeping Serenade instagram

>> 全站文章目錄